宜昌市市级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宜昌市市级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级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精简会议,改进会风,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节约会议经费开支,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省级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体办法 > 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级党政机关会议的分类、审批和会议费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市级党政机关,是指市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市直单位)。
第三条市直单位召开会议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简朴、务实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规范会 议费管理。
第四条市直单位召开的会议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
第五条市直单位应当严格会议费预算管理,控制会议费预 算规模。会议费预算应当细化到具体会议项目,执行中不得突破。会议费应纳入部门预算,并单独列示。
第六条会议分类
一类会议:市党代会、市人代会、市政协全委会、全市劳模 表彰会。
二类会议:市委全会(扩大会),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全 会(扩大会),市政协常委会,市纪委全会,市国防动员委员会 全会,市综治委全会,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其他全市性会议,各 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代表大会。
三类会议:市直单位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和其他业务会,包 括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等。
第七条会议审批及会期
(一)一、二类会议应当报经市委或市政府审批,并列入单位年度专项会议计划。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会议,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会议通知,并按规定填报全市性会议审批单。
(二)三类会议由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并纳入单位年 度会议计划。
(三)提倡合并召开或套开会议,压缩会议时间。一类会议 和二类会议中的人大常委会、政协常委会的会期按国家有关规定 确定,其他会议会期原则上控制在半天以内。会议报到和离开时 间从紧控制。
年度会议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对市委、市政府 交办的确需临时增加的会议,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八条会议规模
(一)一类会议参会人员按照批准文件确定,严格限定会议代表和工作人员数量。
(二)二类会议参会人员控制在市委、市政府批准的人数以内,工作人员控制在代表人数的10%以内。
(三)三类会议参会人员根据会议内容确定,严格限定参会人数。工作人员控制在代表人数的10%以内。
第九条会议形式
市直单位召开会议应当改进会议形式,充分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传达和布置类会议优先釆取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不能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召开的会议实行定点管理。
第十条会议场所
(一)市直单位会议应当优先在内部会议室或内部会议场所召开。内部会议场所是指党政机关所属的礼堂、基地、宾馆、招待所、会议(培训)中心、接待中心等具备服务本单位(系统) 会议相关功能的场所。
(二)内部会议场所不能满足条件的,应当在定点会议场所或专业会议场所召开,按照政府釆购协议价格结算费用。
专业会议场所是指具备电视电话会议或网络音频视频异地同步传输等专业设施设备的会议场所。其功能仅为会议所需,不具备住宿、餐饮等其他服务功能。
(三)参会人员以在城区单位为主的会议不得到城区外召开。无城区外代表的会议,不安排住宿。
第十一条会议费开支范围
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 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
前款所称交通费是指用于会议统一组织的代表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
会议代表参加会议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按照差旅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回单位报销。
第十二条会议费开支标准
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综合定额标准是会议费开支的上限,市直单位要严格参照标准执行,严禁提高会议用餐、住宿标准。在综合定额标准内住宿费或伙食费结佘资金可调剂到其他费用。
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如下:
会议类别 |
住宿费
|
伙食费
|
其他费用
|
合计
|
一类会议
|
280
|
130
|
90
|
500
|
二类会议
|
250
|
120
|
80
|
450
|
三类会议
|
220
|
110
|
40
|
370
|
单位:元/人天
一类会议代表及工作人员可安排住宿,参会人员全部安排伙食费;
二、三类会议,除各县市及工作人员外,城区会议代表不安排住宿。
其他费用是指会议期间开支的会议室租金、交通费、文件印 刷费、医药费等杂项费用,严格按会期、会议类别、会议标准及参会人数控制费用。严格控制LED屏等辅助设备使用,节俭办会。
第十三条会议费开支渠道
会议所需经费实行分类管理。一、二类会议费在部门预算专项经费中列支,三类会议费原则上在年初部门预算公用经费中列支。
第十四条会议费报销
市直单位在会议结束后应当及时办理报销手续,必须一事一 结。会议费报销时应当提供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实际参会人员签到表、定点饭店等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市直各单位财务部门要严格按规定审核会议费开支,对未列入年度会议计划,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经费不予报销。
第十五条会议费支付方式
市直单位会议费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以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禁止以现金方式结算。
第十六条会议公示
市直单位应当将非涉密会议的名称、主要内容、参会人数、经费开支等情况在单位内部公示,按规定要求公开的,应向社会公开。
第十七条会议费开支纪律
(一)会议费由会议召开单位承担,不得向参会人员收取,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转嫁或摊派。
(二)会议主办单位不得组织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游览,不得宴请与会人员,不得发放纪念品及物品。
(三)单位召开的各类表彰会,以精神奖励为主,不得发放奖金或奖品。有国家政策规定需要发放奖金或奖品的,其奖励数额和标准,须报经市委或市政府批准。
(四)市直单位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
(五)严禁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严禁在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
(六)市直单位应严格执行会议用房标准,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会议用餐严格控制菜品种类、数量和份量,安排自助餐,严禁提供高档菜肴,不上烟酒;会议会场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 景板,不提供水果。会议材料统一简装。
(七)不得使用会议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本次会议无关的其他费用;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八条管理责任
(一)市财政局主要职责是:
同市监察委等部门制定或修订市本级会议费管理办法,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会议费支付结算实施动态监控;
对市直单位年度会议费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
(二)市直单位主要职责是:
负责制定本单位会议费管理的实施细则;
负责编制本单位年度会议计划和三类会议的审批管理,并承办本部门召开的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
负责安排会议预算并按规定管理、使用会议费,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对内部会议费报销进行审核把关, 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完整、合规;
按规定报送会议费支出情况,加强对本单位会议费使用的内控管理。
第十九条监督检查
市财政局、市监察委、市审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市直单位会议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会议计划的编报、审批是否符合规定;
(二)会议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三)会议费报销和支付是否符合规定;
(四)会议会期、规模是否符合规定,会议是否在规定的地点和场所召开;
(五)是否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或地方转嫁、摊派会议;
(六)会议费管理和使用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条责任追究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会议举办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计划外召开会议的;
(二)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会议费的;
(三)虚报会议人数、天数等报销会议费的;
(四)违规扩大会议费开支范围,擅自提高会议费开支标准的;
(五)违规报销与会议无关费用的;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经报批后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相关负责人,报请其所在单位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违法的, 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市直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需要,制定会议费管理具体规定。
第二十二条市直事业单位根据会议情况参照本办法三类会议标准执行,所需会议费从本单位部门预算中列支。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曰起施行。原《宜昌市市级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宜市财规〔2017〕1号)同时废止。此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 本办法执行。